顯示具有 日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25) - 板凳的深度決定比賽的勝負

九月秋老虎發威~台電從9月15日起每天備轉容量亮紅燈拉警報。
即使到了這種情況,還是有鱸嫂跳出來說:
『台灣不缺電,從2008年起,連夏季尖峰用電的備用容量率都高達20%以上。』
甚至提出:
『台灣電力備載量之高遠遠超過美、日、歐洲國家,備載電力下跌,並不表示必定是發電容量不足,更不表示應該蓋更多電廠。』

先不論這些人備用容量的概念根本錯誤。
我國在去年備用容量就已經降為17.5%,今年林口兩部機組除役;核一如果乾貯場再不能啟用,明後年可能提前停機;106年協和兩部機組除役,未來幾年用電量提升,備用容量只會進一步再下降。

回頭再來複習一次備用容量的概念。
備用容量(Reserve Margin)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數值,沒有區分夏季尖峰用電,通常作為電源開發規劃使用。
備用容量(Reserve Margin) =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系統尖峰負載(年)
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 = 裝置容量 – 廠用電– 機組老化所減少之出力。
(不考慮歲修、小修及故障機組等造成之不可用容量)
備用容量率(Percent Reserve Margin) =備用容量 ÷ 系統尖峰負載 ×100%
為什麼要有備用容量?就像是球場上要有板凳球員一樣,
籃球場上5人,登錄名冊12人;備用容量率140%
排球場上6人,登錄名冊12人;備用容量率100%
棒球場上9人,登錄名冊24人;備用容量率166%
足球場上11人,登錄名冊23人;備用容量率109%
大家都知道,球場上每個球員功能不同,怕球員疲累或受傷,所以要有備用球員坐板凳。
電力系統也是一樣,有基載、中載、尖載,各發電機種的特性不同;加上地理區域性
發電機組不可能一年到頭不檢修,也要為了臨時的狀況做準備,所以需要備用容量來應付歲修、小修及故障以及各種天氣、水文不給面子的情形。

國家穩定的發展取決於供電的可靠度,而供電的可靠度又取決於備用容量。
由於電廠的建設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所以維持一個足夠的備用容量不僅僅是保證當年度的用電安全,更可以保證未來數年的用電無虞。

最後來看看世界各國對於備用容量率與供電可靠度標準比較
其中日本是因為計算方式與其他人不同所以比較低,如果以其總裝置容量來換算,其規劃值在2019年會高達43%
註:日本備用容量定義為:(可調度容量(扣除歲修)-尖峰負載) ÷尖峰負載 ×100%

再來看看各國目前實際的備用容量率
美國今(2014)年各區域預估備用容量為(15%~38%)

新加坡2013年的尖峰負載是6,814MW(6月),2013年發電總裝置容量為11,618.5MW
淨尖峰能力取整數算10,000MW好了(低估很多)
新加坡電力換算成台電備用率為 46.7% [=(10000 - 6,814) / 6,814]

再來看看同為四小龍(?)的韓國,當台灣備用容量正逐年降低還在吵太高的同時,他們已經驚覺備用容量的重要性而努力往上提升。(2013年7.4%,2014年16.3%.....2020年30.5%)
最後看看歐盟各國
歐洲各國在大力發展風力+太陽能後,又有歐洲電網的互相支援,
僅算傳統發電裝置容量下備用容量仍如此之高
法國:( 114,428 - 92,900 ) / 92,900 = 23.1%
德國:( 107,810 - 83,102 ) / 83,102 = 29.7%
丹麥:( 8,896 - 6,109 ) / 6,109 = 45.6%
義大利:( 99,712 - 53,976 ) / 53,976 = 84.7%
西班牙:( 73,828 - 39,640 ) / 39,640 = 86.2%
瑞士:( 17,625 - 7,937 ) / 7,937 = 122%
資料來源ENTSO-E(European Network of 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s for Electricity)
page:2/10頁 ENTSO-E會員中之歐洲各國2013年依燃料別發電量,用電量及裝置容量
page:6/10頁 表列中2013年各國電力最高小時及最低小時負載


看完上面的部分,還認為臺灣目前備用容量17.5%很高嗎?
今年的備轉容量已經數度降到6%安全值以下了,未來兩三年的供電才該令人煩惱。
(明年就要降到15%以下囉!)

備用容量的深度,決定限電的勝負

當備用容量不足時,也只能不管甚麼載都拉出來發電了.....

本文感謝吳正異大大資料提供

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20)-福島沒有變鬼島

最近網上又開始流傳一篇『日本人因當年和輻射已經變異
文中一開頭就指稱
『澳大利亞政府已經停止日本人的簽證發放,美國也是停止日本人的美國移民。
從現在開始,千萬不要飲食日本的海鮮或生魚片。
上次地震之後損壞的日本核能發電廠的放射性物質開始流入的海洋或者周邊。開始發現畸形海鮮及植物。』
接下來就是一堆『變異的動植物照片』

==
根據我親身實地探訪發現,日本人真的都變異了,
現在日本小學生踢足球可以在背後招喚出化身,國中生打網球可以超越人體極限還能把人打到觀眾席上,高中身擁有變身能力是稀疏平常的,連水果攤上都買滿滿的惡魔果實....
==真的有人相信嗎?!==

抱著奇文共賞的心情寄給日本友人,結果對方的回覆:「我不太能相信這種可性度極低的假新聞會有人當真。
我實在不忍心告訴他,在台灣不但有很多人當真,還努力轉傳呢!! Orz

其實在靠著GOOGLE大神『以圖找圖』的威能下,
裡面的圖很簡單的都能找到來源,沒有一項蔬果變異跟日本有關
懶人包:
日本人因當年和輻射已經變異文章中的漏洞
畸形植物是日本核洩漏惹的禍?
福島輻射出畸形變異蔬果?真的嗎?

唯一真實的部分是關於蝴蝶的研究,但由於蝴蝶的體型跟人類實在差太多了,所以也是受到其他科學家質疑,認為不夠嚴謹
(可以想像,一公斤力道打在你身上跟打在蝴蝶身上的效果基本上是差很多的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針對福島事件2013年報告
在受輻射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在「嬰兒時期」受暴露造成的癌症風險增加機率
以血癌來說,預估「終身風險」會增加5~7%;女性一般腫瘤風險增加4%;而甲狀腺風險增加高達70%!!
這時就有人拿著『罹癌風險增加70%』來告訴你影響非常巨大。

70%真的很多,但這是相對風險。根據統計一般女性獲得甲狀腺癌的機率為0.77%
所以福島最嚴重地區的人一生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為(0.77 + 0.77 * 0.7) = 1.31%
也才上升了0.54%而已
而一般人一生罹癌風險大概是29%﹐相對於菸酒、不健康生活習慣、飲食等造成的罹癌風險
因福島輻射增加的0.X~1.16%實在不能說影響巨大
最後,而該文中也明確指出:福島區域內預估的輻射劑量,對於胎兒發展以及懷孕的影響,也太低到不足以影響之。胎兒期之輻射暴露,亦不太可能發生流產,早產,周產死亡,先天性畸形,智能異常等現象。

====
WHO對於罹癌風險計算所採用『線性無閾模型』(LNT,Linear, No-Treshold)
這假設任何輻射,不論劑量多低,都對人體有害(但流行病學統計發現,會增加罹癌風險的最低劑量是100mSv)
這是相當悲觀的假設,好比是從二十公尺跳樓會身亡,推算一公尺跳下的死亡率是5%,
因此預估從一公尺跳下20次一定會產生一件死亡事故一樣...不符事實
英國癌症研究(BJC)數據證實,輻射工人並不特別容易罹癌,顯示LNT對低劑量輻射長期累積的風險評估不盡準確。

根據Ten Hoeve等人的研究,依LNT模型推算,日本政府二十公里逃命圈、共十六萬人的撤離決定,總計讓245人免於罹患癌症死亡;這無疑地是好事。然而,我們同時必須理解,在這撤離過程中,卻有近600人因心理不適、延誤治療、孤獨自殺等原因而死亡。====


日本最新的報告也指出
福島市内で開かれた県民健康調査の検討委員会で報告した。地域による発症率に差がないことも報告され、委員会の星北斗座長は、現時点で放射線の影響がみられないことが裏付けられたとした上で、「今後、詳細な分析が必要だ」と述べた。
==翻譯米糕==
此檢查結果是在福島市內的縣民健康調查檢討委會上發表,也指出與日本其它地區的發病率並無差異。而委員會主席表示,現階段證明第一核電廠的幅射並沒有對健康產生影響,不過今後依然必須進行詳細分析。
==========

其實福島在這三年來,一直承受的風評被害

我們不否認福島事件造成了一定影響,但在事件發生三年後,福島海水浴場開放了,農產品可以輸出了,居民可以回家了...
卻仍然不斷受到有心人士謠言的迫害。

福島官方網站不斷的提供資料,讓大家知道福島現在是安全的,食物、飲水都是毫無問題的
福島縣網站
下面兩個網站可以查詢目前福島的農林水產品的輻射值
福島農林水產檢測情報網
福島農產品安全協會
(大家也許跟我一樣不懂日文,但上面兩個情報網站裡很多都是漢字)

而福島的輻射及時偵測也指出,現在大部分地區的輻射值已經降到比國際各大城市都低了
福島輻射偵測(日本國家旅遊局)

福島觀光部門甚至做了一份中文的簡報來推廣
福島-我們很好

下面是日本透過同一個音樂,每個城市各自以舞蹈配上當地有特色的景點來,介紹該城市,主題都是HAPPY。
其中這個作者熊阪仁美(Hitomi Kumasaka)女士做了連續兩部介紹福島的影片。
第一部:HAPPY (Fukushima, Japan)
第二部:HAPPY FUKUSHIMA HAMADORI 福島県被災地域(JAPAN)
背景都是福島核災中受災最嚴重的地方、特產、與事物,相馬市、浪江町、漁產品與農產品、孩童、海濱、福島車站等。

對輻射有恐慌的人,也許會把福島當鬼島,但我相信他們看到事實後會理解情況沒有他們想的那麼恐怖。

可是我不懂那些拼命消費福島的人到底是甚麼心態,努力散布著不可去日本旅遊、不可吃日本的食物、日本人都變異了......
那位住在日本的飯盒女俠這樣的用意到底是?想打壓房價好多買幾間別墅嗎?

參考資料:
世界核能協會(World-Nuclear Association, WNA)對福島事件的報告
核能三部曲2聽說猴子也擁核耶?-下-三分鐘科學
福島-我們很好

朝日新聞報導:福島第一核電廠20公里疏散區的居民,繼今年4月1日第一批田村市民返家後,在今年10月1日第二批川內村的居民也可以回家居住。

2014年8月14日 星期四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18) - 貿然廢核的代價

那些媽媽們說,為了孩子,我們應該廢核,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那我們就來看看廢核的代價吧!
從息息與生活相關的$$(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
以及IPCC警告在2050(35年內,正好是你小孩及孫子的年代)前應該要解決的排碳量
說起...

2011年3月,日本發生第一原發事故,日本立即宣布所有核電廠停止發電進行檢修;隨後德國也宣布關閉8座核電廠,其餘9座則陸續要在2022年前關閉。

這三年來,德國大量提倡再生能源,但電價卻因再生能源稅(附加費)而上揚


再生能源稅(EEG-Umlage)從2010年的 2.05歐分飆漲到2013年的 5.277歐分,佔電價漲幅的 62%,同期電價成本卻只從 13.89歐分微漲到14.42歐分
(同期住宅電價漲幅 23.69 → 28.84 約17.8%)
P. S. 再生能源稅在2014年將再漲為6.24歐分


資料來源:BDEW(德國聯邦能源與水資源協會)BDEW-Strompreisanalyse November 2013 (電價分析 2013年11月)

同等於三年間電價漲了台幣2元,而電價中有2.11元是再生能源附加費
回頭看看臺灣只有1.06附加費的綠電卻只有137戶申請..... BJ4

再來看看碳排放量,由於德國自產煤,為避免大量進口天然氣造成負擔,在減核後改以燃煤來取代
造成的後果就是
排碳量從2010年的 305百萬噸 成長到2013年的 319百萬噸,回到了2008年的水準,減碳努力一夕破功。
資料來源:Agora(德國能源智庫)Die Energiewende im Stromsektor 2013: 
Erzeugung, Verbrauch, Erneuerbare Energien  und CO2-Emissionen 

至於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因為德國有歐陸電網可以支援,請參考舊作-
德國的再生能源並沒有撐起一片天


回過頭來看看跟台灣同是無自產能源的日本

日本在完全廢核後,原本佔28.6%的核能發電轉嫁到燃煤、燃油及天然氣上,對化石燃料依存度從62%成長到88%,龐大的能源支出讓日本從2010年6.6兆的貿易順差一路摔到2013年11.5兆的貿易逆差
僅2013年,日本為了補足核電停機,在發電燃料的購入就多花費了3.6兆日圓
(折合台幣 1.05兆,可以蓋好核四+運轉40年+除役費用)
而電費也跟著調漲
民生電價從 2010年的20.37 漲到 2013年的24.33(漲幅19.4%,約漲1.15 台幣)
工業電價從 2010年的13.65 漲到 2013年的17.53(漲幅28.4%)
(根據日本的捧由說,原本核能佔20%的北海道電力公司明年還要申請再漲17.03%喔!!)
再來看看排碳量..
從2010年的 374百萬噸 成長到2012年的486百萬噸,成長112百萬噸(漲幅30%)
說好的京都議定書呢?!不是在你們國家簽的嗎?!



與其跟有礦產資源及歐陸電網支援的德國相比,靠進口能源及獨立電網的日本更值得我們借鏡,在日本政府及電廠都在推動重啟核電的當下,我們更該好好思考台灣的處境
看看人家走過的路,還記得之前電價漲價帶動的物價波動嗎?

你能接受一度6元的電價(現今電價漲4成外加2元的綠能附加費)嗎?

如果你真的關心你的子孫後代,該選無核家園還是火力家園?
與其擔心擺在那邊萬年不會影響你生活的核廢料(更別說那些廢料還有解

我們該做的是用綠能(核能)取代火力減少排碳,給子孫能居住的地球
便宜的能源來增加競爭力,而非把辛苦賺來的錢都拿去買化石燃料。

讓我們用便宜、低碳、省地、高能量密度的核能發電許給後代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