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22)-未來電力哪裡來?

星期三又到了~~又是『想想』的時間
2020年夏,台灣宣布獨立,關閉核電廠。
中國開始在東海與南海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各國商船都能通過,運煤船、運氣船卻一艘都進不來
十天後,台灣儲存的天然氣燒完了...
一個月後,台灣儲存的煤也燒完了...
全台陷入一片漆黑,可用電力僅剩2000MW(風力、太陽能、水力)....
以上是『想想』劇情,想想人人都會,但我竟然想不到...到時『電』要從哪裡來?!

臺灣102年底發電量是2,134億度,其中再生能源只佔了4.5%
夏日尖峰用電量超過33,000MW,但水力+風力+太陽能發電量卻不足2,000MW

沒有自產燃煤、石油、天然氣的台灣,能源幾乎都靠進口。
各種燃料漲價,發電成本就提高;
石油漲價,也因為貨輪運費增加而成本提高(這可不是掏寶,滿額免運費的)
燃料的價格波動與電價成本息息相關

台電一年發電就要燒掉2,700萬公噸的燃煤(不含民營電廠)
平均一天要燒掉接近7萬5千公噸,也就是每一兩天就要有一艘七萬~十二萬噸級的運煤船要到岸才能打平『發電』的使用量。(這還不算工業用的部分)
龐大的使用量也使燃料庫存成為巨大的壓力,所以現在電廠的平均燃煤庫存量是30天,
而這30天的庫存就需要約1,600,000立方公尺(1m * 1000m * 1600m)的的空間來存放
煤碼頭建造的困難也限制了煤的用量與存量

至於天然氣因為氣態體積龐大,必須液化後(LNG)才能運送到臺灣儲存
以台灣目前兩個接收站(九座天然氣槽)的存量約可用13天,夏季則只能用約6~7天
即使是111年第三接收站完工,最多也只能增加3~5天的存量。
液態天然氣(LNG)無法像煤大量儲存最主要原因不僅是設備,更因LNG的物理性質造成
臺灣的氣源多,不同的氣源會有不同的密度跟熱值,當新舊天然氣差異大時便會形成分層現象(Stratification),進而發生滾騰(Roll over),最嚴重就是燃燒及爆炸
(參見:台灣天然氣安全存量議題的迷思(上)台灣天然氣安全存量議題的迷思(下)


相較之下,核能發電只要12~24個月換一次燃料棒就可以穩定運轉,產生能量。
核燃料每次更換的重量也僅40~80公噸之間,用飛機即可運載。
比起又重要占空間的燃煤較不用擔心囤貨問題;
比起天然氣不用擔心短期間的貨源中斷問題;
比起太陽能、風力、水力沒有看天吃飯的問題;
也難怪國際能源總署(IEA)將核能視為臺灣的自產能源
(目前台電公司核燃料庫存基本原則為每部機組以維持三年的鈾料庫存量分散存放於國外轉化廠及濃縮廠,以及維持一部機組一批次的製成填換核燃料庫存量存放於核電廠內。)
即使是產油的沙烏地阿拉伯也開始重視核能的地位,要花八百億美金建造12座核電廠
核能在能源拼圖上的地位不言而喻。

看到前幾天的新聞
『調查顯示,有八成二國人不清楚臺灣98%能源要靠進口
此外,僅一成六民眾知道太陽能平均一天可以發電的時間不到5小時
而對於臺灣全年用電量的尖離峰高低差距達2~3倍,也只有二成九的人有正確認知。
但可喜的是,有近八成的民眾覺得自己關心能源議題。』

對於這樣的結論應該感到驚訝!
如果連台灣沒有自產能源都不清楚,那超過六成的民眾到底是怎麼『關心』能源議題的?

能源除了發電用外,還包含提供交通、高溫、蒸氣...等。
如果大家希望減碳,改用電動車或想以電力驅動產生高溫;
依據能量守恆與熱力學兩大定律,效能一定會比直接使用化石燃料來的低。
那提升排碳量較少的發電方式更是未來重要的方向。

既然臺灣自產及再生能源都不足以應付台灣的能源需求,
更要追求多元化的能源,提升穩定能源的比例。
口中喊著追求能源自主,追求減碳生活
一邊將相對最自主最減碳的核能從拼圖上移除
你.. 真的關心能源議題嗎?

一起關心全國能源會議吧!
http://xn--103-gw1et1xf2lj6o2ho682bm3v.tw/

==延伸參考資料==
經濟部能源局-2012年02月能源報導-能源安全
台電電源開發方案(10302-無核四案)
從大潭、通霄電廠是不是「蚊子電廠」談起燃氣發電

1 則留言:

  1. ~~~這個 "想想" 真的很實際,該寄給各大報強推啊!!~~~
    ~~~只是蘋果壹電視絕不理你,三民自殼嗤之以鼻...~~~
    ~最慘的是: 就連中時聯合中天TVBS因為害怕反核抗議,也不敢刊啊!~

    回覆刪除

與內文無關、政治、跳針、謾罵的會刪喔!轉文不用問,連結直接轉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