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 星期四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14)-什麼叫丟電

有人提出
台灣在2000開始,工廠出走、人口外移,用電量理應下降,
之所以會缺電是因為『很多的電都在傳輸過程白白消耗掉了。這個叫做「丟電」。』
並指出
『台灣的「丟電」的量會有三個核電廠的量加起來那麼多!』

讓我們先來看看丟了三個核電廠的電的電是多少
102年底發電量是2,134億度....
核一~核三廠年發電量約400億度... E04!所以丟了18%的電....超多的!!

等等.. 可是根據台電資料,線路損失率只有4.25%?是各國電業中的佼佼者..
這當中一定有甚麼誤會??

「甚麼?台電資料不可信?!」
那我們來看看 美國能源情報署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的統計資料好了

下面是1999 ~ 2011 年各先進國家年度發電量
(轉Excel)

下面是1999 ~ 2011 年各先進國家年度配電損失量
(轉Excel)


根據計算出的線路損失率,跟台電給的差不多啊!!也完勝那些電力民營化的國家

可以看出台電的線路損失從5%一路下降到4%跟其他先進國家同期資料比都在前幾名
所以應該沒有『丟電』的問題。

那為什麼會發生概念中的『工廠出走、用電量卻增加』的情形呢?


來看看台灣某節能龍頭大廠的資料
這是2013年的新聞:台積電去年比前年節電7.3億度的電
『你看!人家這麼節電,用電怎麼可能增加!』

可是來看看台積電的統計資料


2009年用電量為 29億度、2010年用電量為 38億度、2011年用電量為 43億度
2012年用電量為 50億度、2013年用電量為 57億度

雖然節了7億度,但2012年的用電量還是比2011年多了7億度(2013又多了7億度)
而且短短五年,用電量整整成長了一倍!
更別說13年間成長了3.5倍!!
(這7億度就佔了2012年發電量成長的4成。 2012年發電量2,117億度;2013年2,134億度)

怎麼會發生這種節了七億度卻又增加七億度的情形?
答案其實很簡單,工廠的單位用電密集度降低(省電)了,
但可能因為產線增加、廠房增加,所以總用電量仍然會上升

而時代進步,家中家電自然也會增加(連包包裡的電器也增加了)
大樓的電梯、捷運、高鐵、百貨、機房... 無一不在用電
這也是為什麼台電預估用電成長時會把GDP納入考量中。

經濟成長大多會帶動用電量成長,這應該是好事。

不要再說甚麼『丟電』了,再說就『丟臉』了‧


註:至於那個唬人的『三相不平衡』,就直接看解答吧!

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13)-那些不是廢料,是留給後代的能源

說到核能發電,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無法處理的核廢料』..
一般而言,核廢料分為高階核廢料與低階核廢料

今天來看看甚麼是高階(高放射性)核廢料
一般所稱的高階核廢料,也就是用過的核子燃料,

其實,現在應該正名為『乏燃料』。
在以前,科技還不到時,用過的燃料棒無法再次使用,所以稱為"廢料"
但現在,在用過的燃料還有許多利用的價值,不再是廢料了。

一般來說,對於乏燃料目前有幾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是暫時貯存(storage):(台灣及大部分核能國家的做法)
由於用過的乏燃料在移出爐時,仍會產生大量的衰變熱與輻射,所以將乏燃料放在水池內,以水循環提供衰變熱熱交換,並利用水良好的隔離輻射,稱之為濕式貯存。
(在水中,每7公分輻射強度會衰減一半)
在放了十年以上後,衰變餘熱已經降低至原本的1/1600,此時可以將乏燃料以特製的燃料護箱(Cask)貯存隔離輻射,利用空氣對流來冷卻,稱之為乾式貯存。

核一廠目前建造好的乾式貯存採用的是混凝土護箱型式:
將乏燃料置於密封鋼桶中,外加鋼筋混凝土護箱,保護鋼桶與屏蔽輻射;最外面再加上鋼筋混凝土屏蔽結構,可有效將廠界輻射劑量降至0.05毫西弗/年。
原子能委員會-乾貯資訊

這樣暫時貯存的好處是,科技已經允許讓現在的乏燃料成為新一代反應爐的燃料,方便未來取出繼續使用。

第二種是深層地質處置(disposal):(瑞典、芬蘭申請建照中,美國因政治因素停建
選定穩定地質,深度約300至1000公尺,將乏燃料置於地底管理,讓乏燃料中高放射性的核種不致於進入生態圈,一但有需要仍然可以再取出來使用。
(可以想像成是把用完的鈾埋回鈾礦中)

當乏燃料經過再次利用至無法再利用後,將之好好保管儲存,隔離於生態圈外。
比起火力發電的廢氣排入空氣中,這更是對後代負責任的態度。

第三種是再處理(reprocessing):(法國、英國、日本)
在目前的輕水反應爐中,主要反應燃料僅占5%不到(如圖)


反應過的鈾燃料仍可將鈾與鈽元素取出,重新再製成新燃料(Mixed oxide fuel, MOX燃料)回收再利用(如圖



透過將乏燃料的再利用,最終高階核廢料可以只有原體積的10%
不過回收的燃料其反應度與一般鈾燃料有差異,台灣的反應爐如果要使用需要新進行安全分析或更新才能使用。
(但此技術因為會產生武器級的鈽,所以在考慮核武擴散下技術只掌握在部分國家,更主要是成本因素;台灣目前暫時無法使用)

第四種是核種異變(transmutation):(未來方向)
概念是將乏燃料中長達數萬年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經過異變成為約為數日至數年的短半衰期放射性物質,一來解決放射性物質的問題,且異變過程一樣能產生能量發電,一舉兩得。
類似的技術Bill Gates在2010年的TED演講中有提到,讓我們拭目以待。

最後,依照美國能源部的資料,一座100萬瓩(1000MW)的輕水式核電廠運轉40年,所產生的所有核廢料體積約為450萬立方公尺。(而台灣去年1年火力發電溫室氣體排放量為 8,668萬公噸,壓成乾冰都相當於5,105萬立方公尺)

這些核廢料的99%是濃縮燃料製造過程產生,燃料生產國,不在台灣。
所以只有剩下約5萬立方公尺(包含運轉中所有低階、高階及電廠除役產生的核廢料)。
那是長寬各一百公尺,高五公尺的體積。比起火力發電的廢棄物,孰大孰小?

假如透過在處理技術將乏燃料回收成MOX燃料,體積還可以更小。
但比起在濃縮過程所累積的鈾-238,乏燃料內的鈾-238存量,可說是小巫見大巫,在成本上根本不急著把乏燃料再製。(參考資料

愛因斯坦留下了E=mc^2這個產生巨大能量的公式,成為核能發展的基石
當科技逐漸進步,人類對核能技術也將越來越能掌握。
當化石燃料開採成本逐漸增加,當化石燃料造成的溫室效應愈發嚴重,
這些乏燃料不是廢料,而是我們留給子孫的能源。


關於核廢料的處理問題,還可參考以下網站:

台灣能源:核廢料處理
核燃料 / 核電除役 / 高低強度核廢料
處理核廢料國際間已有共識及成熟作法
高階核廢料處理 ( 技術篇 1)
高階核廢料處理 ( 技術篇 2)
核電除役與高階核廢料處理 ( 成本篇 )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12)-為何省不下一座火電廠

去年,有個反智團體提出了『減六除四』的活動,
他們認為,核四只佔了台電裝置容量的六趴,
號稱只要省了六趴的電,就可以省下一座核四。

這句話有多天方夜譚我就先不點破~~

先來補充一點基本知識
1. 電力的負載是以『瓦特(W)』作為功率單位,定義是1焦耳/秒(1 J/s)
2. 如果一樣電器的功率(耗電量)是1000W,則一開機就需要1000W的功率
3. 當一樣電器功率為1000W,使用一小時消耗『1度電(1000Wh, 1kWh)』

具例說明:蔡芙又跟馬芙丸兩人,都是早上10點~下午4點間固定使用1000W的電器
兩家用電量是1000W *2 *6h,共12度電。
現在為了省電,蔡芙又改開上午10點~下午2點,用4度電;
馬芙丸改開上午12點~下午4點,也是用4度電。
兩家都省了2度電,有省到電嗎?有,的確省了電,也省了電費。
可是中午12點~下午2點之間,仍然是1000W*2的功率在消耗,並不因兩家省電而減少!!
電廠仍然必須供應出2000W的功率
這是第一個省了電卻沒有省功的例子。

再來看看下圖是今年夏日(7/14)與春分(3/21)的負載(用電量)曲線圖,
兩者差距將近100億瓦!

我們可以假設
-工廠應該不會夏天上班,春天不上班
-店家應該不會夏天開店,春天不開店
-你家應該不會夏天開燈,春天不開燈

那這樣夏日用電量大增的原因看來就很明顯了?
『冷氣』!!
「可是我已經換了變頻冷氣,不是比較省電嗎?」
對!變頻冷氣的確比較省電,但你省到的是電費(度)而可能不是功率(瓦)

舉例:一台1000W的冷氣代表的是每開一小時一度電,
-傳統冷氣不能調整轉速,壓縮機有在轉就是每小時1度電。
-變頻冷氣是當室內溫度達到設定溫度時,壓縮機便降低轉速來使耗電量降低,
例如可降低為400W怠速,於是可能1000W轉了半小時,400W轉了半小時,耗電量是1000*0.5 + 400*0.5 = 700 每小時是0.7度電。

但是!!這兩種冷氣在壓縮機開機運轉時,都需要1000W的功,
所以總和還是需要2000W的功率,並不因變頻冷氣用0.7度電,所以只要供電700W就好。
如果電廠的最大供電能力只有1700W,在這兩台冷氣怠速時供電是OK,
但一旦兩台都全力運轉需要2000W功率時,因電廠無法供應,後果就是跳機。
(以上是簡單說明,實際上變頻的運轉方式更複雜。註一)

由圖中可以看出,當氣溫逐漸上升,為了保持室內溫度,冷氣壓縮機無法保持低速運轉而需要提升功率,使得整體耗電量也跟會著上升。
所以即使兩台都是變頻冷氣,正中午仍然可能需要用到2000W的最高用電量
而你晚上不開冷氣省的電,也沒有辦法拿來中午用...
(有人想試試看把白天的電存到晚上吹冷氣可以自己試試看需要多少成本)
所以你電費是1.7度(1700Wh),但是用電功率最高卻可能仍然是2000W
這是第二個省了電卻沒有省功的例子。

來觀察圖上用電尖載時刻(13:40~14:20),好好想想一般人說的省電方式:
a)家中及路燈全改換省電燈具可以省電,但在尖載時刻(下午)會開幾盞燈?
b)冷氣設定26度,在上述時段,屋外氣溫高達37~38度,這時變頻冷氣機是否會滿載運轉?
c)晚上冷氣開定時省下好多電,對消減用電尖載是否有幫助?(註二)
d)在台灣因為單一時區,用電最兇時刻集中程度?

回到一開始的減六除四:
核四的裝置容量為2,700MW雖然只佔『總裝置容量』的6%,
但是卻佔了『北部地區裝置容量』近20%,佔了『夏日最大供電能力』近10%
而如以發電量計算,核四一年預計發電量為212億度,也佔了『年總發電量』的近10%
270萬千瓦的功絕對不是甚麼省電6%可以處理掉的。(參考-非核即火






















至於『用電零成長』?
去年的歷史高峰為3,436萬瓩
今年目前為止已經四度突破來到了3,499萬瓩
已經成長了1.8%..剩下我就不多說了

最後,有個小朋友天真的以為台灣沒有核電廠還不缺電,還拿著總裝置容量算給大家看..
我只能看著下面那張圖嘆口氣了












當然,如果大家可以夏天中午都不開冷氣,的確可能把所有核電廠都省掉。
但多少人能忍受上班地點都沒冷氣?百貨公司、商店都沒冷氣?捷運沒冷氣?
關了冷氣是否影響工作效率?
還是繼續『想想』吧..

結論:省電不省功是沒辦法省下一個電廠的
1. 省電,可以省下電費,但不一定省到了電廠的功率
2. 省了6%的電費,也不能省到尖峰負載的6%功率
3. 電夠不夠用(備轉容量)是看最大負載,沒辦法省下最大負載的功率就不能省下一座電廠
4. 核四的供電能力遠大於所謂的6%
5. 今年尖峰用電負載已經成長1.8%了,不要再幻想用電零成長了
6. 科技越進步、生活越便利,用電產品就會越多

註一:變頻冷氣原理
http://museum.csc.com.tw/Content_Html.aspx?progId=R00143

註二:雖然對減少尖峰用電量幫助不大,卻仍對於年度省電有很大的幫助,對於節能減碳而言這些省電方法都是必要的

補充資料:IEA 能源技術展望(ETP)2014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11)-你家的垃圾也是這樣處理的

很多人告訴你,台灣的低階核廢料都『沒有處理好』...........








低階核廢料(低放射性廢棄物)主要是來自電廠運轉期間受污染的衣物工具及廢棄的零組件、設備、廢液殘渣、廢樹脂等,以及醫院、工廠、學校、研究機構...等地。

在討論怎麼處理之前,容我先岔開話題...

一般而言,我們把垃圾分為可回收及不可回收的部分
然後不可回收的再分為可燃及不可燃兩類

可燃性垃圾,我們把它送去焚化爐燒掉...灰呢?
根據垃圾焚化爐網站的資料(註一)
『飛灰貯槽之飛灰進入混練機中,並加入螯合劑、水泥及水,混合成穩定化物,以防止飛灰中重金屬溶出。穩定化物先於暫存區暫存,經「毒性特性溶出程序」試驗並符合法規之溶出標準後,再運送至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廢棄物貯存場暫存。』

所以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法可以理解為:減容(燃燒)→固化→存放

而不可燃性垃圾,我們把它送去垃圾掩埋場,埋起來看不到...這樣就『處理完』了嗎?
(裡頭有沒有可能包含重金屬汙染物?有毒物質?會不會滲出汙染土質水源?)


再來看看一般工業廢水(如含重金屬汞、強酸強鹼...)的處理方法..
1.驗濃度,過高就稀釋;強酸強鹼先中和
2.沉澱,用離子交換直接抓掉金屬離子,或用化學反應將汞作成無機汞
3.燃燒,把有機物燒掉
4.固化,水泥混一混
5.收好,或拿去埋..(然後沒處理好就是重金屬汙染)

看起來最後跟可燃性垃圾的處理方式有點像..
也是 減容(燃燒)→固化→存放

最後回到正題來看看傳說中的『低階核廢料』處理方式(註二)
1.廢料體積的縮小(減容)(燃燒)
2.廢料的固化
3.廢料的最終處置(存放)

..... 怎麼有種跳針的感覺 ......
啊不都是 減容(燃燒)、固化、存放 ?!


那為什麼大家對低階核廢料這麼在意?

1.是怕『輻射』會因燃燒從固體變氣體嗎?!(註三)
其實燃燒時,只有以碳氫氧硫等構成的衣物和塑膠,至於輻射物質鈾、鈽、釷等等則不會被燒掉,而是會留在灰燼和過濾裝置當中,不會像『戴奧辛』一樣釋放出來..
更別說輻射根本不是物質,怎麼可能會變氣體飄出來 = =|||

2.是怕低階核廢料侵害蘭嶼人的健康?
當初會將低階核廢料送往蘭嶼,是為了要海拋(當年各國都在海拋),而自從1996年後就沒有再送低階核廢料到蘭嶼了
而根據蘭嶼環境輻射監測,蘭嶼的輻射量並沒有特別高
http://lanyu.radmon.info/pub/lanyu.php
甚至比台北、台中等大城市,及阿里山都還要低
全國環境輻射監測
http://www.aec.gov.tw/gammadetect.html
更別論到現在並沒有任何醫學報告及統計上的證據顯示蘭嶼人罹患輻射相關的癌症機率有比一般人高

3.是怕台灣技術不好?
將核廢料減容固化的方式已行之有年,在國際間已是成熟作法,並非台灣首創。
而由核研所研發的減容技術不但領先全球,也取得多國專利,進入世界市場。
http://www.aec.gov.tw/newsdetail/news/1280.html

4.是怕汙染環境?
比起火力發電產生廢氣全球飄散、太陽能板產生廢水(請參照上面處理方式)
核能發電產生的廢棄物,我們將之好好的處理並監管,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


如果你認為將垃圾燃燒或掩埋算是處理好
如果你認為工業廢水都能處理好
如果你認為可以把不朽的塑膠袋與保麗龍都處理好

那為什麼對於相同處理方式並加以監管的核廢料是『沒有處理』呢?

註一:北投垃圾焚化爐
http://www.ptrip.gov.tw/ct.asp?xItem=1021863&ctNode=24656&mp=110041

註二:低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
http://vm.nthu.edu.tw/science/shows/nuwaste/process.html

註三:http://zh.wikipedia.org/wiki/輻射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10)-核電遠比你想的還要綠能

當有人跟你說連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經濟學家克拉克都反核時,

他沒有告訴你:
2007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是世界氣象組織(WMO)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共同建立的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那位克拉克先生只是代表領獎。
而IPCC的立場,一直都是將核能列為低碳能源,減緩氣候變遷的選項之一(註一)

根據最新2014年的Assessment Report 5 (AR5) 的報告中(註二),
核能碳排放量在發電時幾乎為零,即使將鈾燃料的挖掘提煉、建廠、除役等項目列入,
每度電也僅排放出 4-110克二氧化碳(當量),與其餘再生能源相當。
(PV太陽能 18~180g, CSP太陽能 9-63g,風電 2-81g)
以發電排碳量而言,核能稱為綠能當之無愧。

而與同為穩定基載能源的火力相比,核能更是非常低碳的發電方式。

根據台電資料,台灣102年度火力發電 1,192億度,共排放溫室氣體8168萬公噸(CO2當量)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e11.aspx?LinkID=15
8168 萬公噸 / 1192 億度 = 6.85 萬公噸/每億度
也就是在台灣,火力發電每一億度(100,000MWh)就排出6.85萬公噸的CO2

而102年核能發電量為 400億度
6.85 * 400 = 2,740 萬公噸
同等於減少了 2,740 萬公噸的CO2排放

假使核四運轉,預估年發電量為 212億度,同等於減少了1,452萬公噸CO2排放
6.85 * 212 = 1,452 萬公噸

根據農委會林務局委託研究,99年推算每公頃林地之年二氧化碳固定量為9.9公噸。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b32.aspx?LinkID=8
27,400,000 / 9.9 = 2,767,677公頃 = 27,677 平方公里
也就是目前核能的減碳量同等於造了 27,677平方公里的 林地,相當於 3/4個台灣

假使核四運轉,減碳量將更進一步同等於造林面積 14,667 平方公里,
相加將超過一個台灣的面積。
14,520,000 / 9.9 = 1,466,667公頃 = 14,667 平方公里

根據IPCC研究,全世界只剩15年阻止氣候變遷。由於現在地球固碳速度遠不及人類產生的。如果人類在2015年停止產生二氧化碳,那空氣裡二氧化碳的濃度就是下圖的綠線,要近100年才能回到公元2000年的水準(350ppm),但是降不回工業革命前的程度(280ppm)。若在2030年停止,那幾乎要3個世紀才能降到350ppm(藍線)。若是再拖20年,在2050年停止,那海可枯、石可爛,二氧化碳卻會像底下的紅線,歷千年而不衰!不是只有核子廢料才會遺害萬年。(註三)


有一個團體的旗子是這樣的







我不知道護樹跟反核綁在一起是甚麼神邏輯
不過讓核四加入運轉,同等於在台灣40%面積上種樹固碳。
好方法,不做嗎?

註一:IPCC2007年 AR4 WG3
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4/wg3/ar4-wg3-chapter4.pdf
IPCC2001 TAR WG3
http://www.grida.no/climate/ipcc_tar/wg3/pdf/3.pdf

註二:IPCC2014年 AR5 WG3
http://www.ipcc.ch/pdf/assessment-report/ar5/wg3/ipcc_wg3_ar5_chapter7.pdf
節錄==7.5.4 ==
Nuclear power has been in use for several decades.
With low levels of lifecycle GHG emissions (see Section 7.8.1), nuclear power contributes to emissions reduction today and potentially in the future. 

Continued use and expansion of nuclear energy worldwide as a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require greater efforts to address the safety, economics, uranium utilization, waste management, and proliferation concerns of nuclear energy use (IPCC, 2007, Chapter 4; GEA, 2012).

註三:關於全球暖化
泛科學-我們真的了解全球暖化嗎? http://pansci.tw/archives/60299
上週今夜-氣候『辯』遷,怎麼辯?
http://vlog.xuite.net/play/S0ZxbUM3LTE5MDIyMzM4LmZsdg==?t=0&vol=50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3)-太陽能發電的裝飾容量

根據陽光屋頂百萬座網頁的統計資料
http://mrpv.org.tw/
累計至103年4月 太陽光電系統併聯容量 412.4MW = 預估年發電量5億度!!

先來看看容量因數 (單位時間發電量 / 裝置容量[理論發電量])
[5億度 / (412,400kW) * (365天) * (24小時)] * 100%= 13.8%
(那個誰誰誰?不是很愛說提高大潭的容量因數?
要不要先來提高一下太陽能的因數阿?!
到底誰才是裝飾容量?太陽能沒太陽就是不能發電!這麼基本的道理不懂嗎?)

(500,000,000 度) / 412,400kW = 1212.4度/每千瓦 (年發電量)
1212.4度 / 365天 = 3.32度 (每kW平均每日發電量)


核電、火電每kW日發電量,以90%出力來看為 1kW * 24 * 90% = 21.6度


再來算算如果要用太陽能板取代核四
龍門核能電廠 兩部機組共 2,700MW
推估一年發電量 (2,700,000KW)*(365天)*(24小時)*(90%容量因素) = 21,286,800,000度(212億8680萬度)
以下因為我懶惰,所以都將數字調整一下
龍門電廠發電量採91%容量因素 = 215億度
太陽能並聯容量取整數410MW
215億度 / 5億度 = 43倍 (需要43倍的裝置容量才能產出相同的電)
410MW * 43倍 = 17630MW (台電總裝置容量也才約41000M
W)


隨便找個拍賣上 250W的太陽能板面積來看看

1602mm x 1061mm 算1.6m * 1m好了 一片要1.6 m^2(平方公尺)
1kW = 1.6m^2 * 4 = 6.4m^2 (不算安裝間隙)
17,630,000kW * 6.4m^2 = 112,832,000 m^2 = 112 km^2(平方公里)


台北市面積為 271.7 km^2 約佔 41%
台灣面積為 35,980 km^2 約佔 0.3%


龍門電廠面積為 4.8 km^2
112 / 4.8 = 23.3 個龍門電廠


說到核災台灣就很小.. 提到太陽能台灣彷彿就變很大..
台灣是氣球捏?!


對了!我是不是忘記跟你說太陽能板晚上不會發電.....


啊!還有~太陽能板製程也是高耗能產業,並有遺害萬年重金屬汙染喔!!


太陽能如果好棒棒,怎麼沒聽說哪個太陽能板廠是靠太陽能發電自給供電生產太陽能板的?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2)-德國的再生能源並沒有撐起一片天

當他們很開心地到訴你,德國的再生能源(風力+太陽能)已經可以供應超過50%的電力 (如圖一)
5/12 當日太陽能最高峰供應15GW,風力最高峰供應21GW,而用實際用電量為60GW
看起來是不是很棒?!再生能源撐起德國一片天

但是他們沒有告訴你的是
(1) 因應太陽能與風力供電波動的問題,必須同時有相同發電量的天然氣火力機組做備援(可以快速升降負載)
(2) 因應太陽能與風力供電量無法控制的問題,必須有鄰國電網可以將發過多的電賣掉(因為核能與燒煤的火力機組無法快速升降載,所以當太陽一大,就會產電過剩),以及遇到突然的電力缺口可以買電(如圖一箭頭處)
(3) 如果一連遇到沒太陽沒風的時候(如圖二),仍然只能乖乖的以傳統方式發電(火力、核能;沒錯,德國沒有好棒棒的全部廢核,2013年仍有15%以上的電力來自德國自己的核能電廠)
圖說明:
Conventional Power = 傳統發電(火力+核能)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 用電量

(4) 德國目前已有太陽能裝置容量36.8GW+風力33.6GW,而平日尖峰用電量約為70GW,也就是裝置容量雖然同等於用電量,但實際最多也只能發不到5成的電,通常只能發2~3成的電力,剩下仍然是燒碳,事實上要找到像圖一這樣理想的圖,一個月最多也不到10天吧!
(5) 風跟太陽同時高峰或互補的機率沒有想像中高,總不能風一停就缺電吧?(圖三)
圖中紅線為用電量,可以看到這兩天德國幾乎靠買電過活...

(6) 一天不能當一年,人家有歐洲電網鄰近八個國家可以互相支援(法國核能好棒啊!),台灣要找中國牽電網嗎?(圖四)

可以看到每日都要靠大量的買賣電來平衡德國自己的電網,避免過載或不足
白天太陽能旺盛,多餘的電賣給鄰國,晚上太陽能沒電了,又需要跟鄰國買電補足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5)-大潭不是初號機!沒辦法150%暴走

103年7月3日下午1:40,台電公布尖峰用電量再創今年新高!!(圖一)
突破去年尖峰負載,距歷史高點僅167.2MW!! (註一)
在反核團體告訴你台灣備用容量太高、容量因素太低等問題時,他們沒有告訴你... 【他們根本沒搞懂那兩個名詞的意義】。
在名詞解釋前,因為怕你還沒看完就按X了
先來檢視一下當下各機組發電量(圖二、圖三)


可以見到北部各機組在沒有任何一台歲修及停機的情況下,
全機組容量因數達到了90.96%,然後淨發電量11319.9 MW
距離北區用電量14203MW仍有2883MW的差距
(圖四,計算發電量與圖中差異應為汽電共生提供)
(核四裝置容量兩台機組共2700MW)

且現在北區是『沒有任何一台歲修及停機』,已經『幾乎沒有』備轉容量了,而備用容量也已低於10%(註二)
若非汽電共生(註三及中電北送(註四)的支援,北部早已限電。
至此您還相信將來不缺電嗎??
有位"聖人"說!只要提升大潭的容量因素就可以取代核四。

來看看大潭電廠現在的『容量因素』已經高達 92.27%!!
請問要提高到哪去??
大潭總裝置容量4384.2MW,發電量4045.2
如要再取代核四發電量,兩台機組 2700MW * 95%容量因數 = 2565
(4045.2 + 2565) / 4384.2 *100%= 150%!!!
所以大潭在夏日尖峰要取代核四工作量,必須向福音戰士初號機學習如何將同步率超越400%暴走.....(無誤)

註一:歷史瞬間高點為102年8月9日 34361.9MW,今天瞬間高點為34,194.7MW(13:42:42)
註二:因天氣熱海水溫度也高,造成熱交換效率差,使部分機組發電量並無法到達100%
註三:汽電共生為餘電收購,有淨發電量貢獻,除垃圾及沼氣外不計入台電裝置容量,故台電無法控制其發電量。
註四:中電北送有其極限,就像家中電線負載過重會跳電或走火一樣,而過分依賴中電北送,如遇天災破壞電纜,將會造成大規模斷電。
註五:備用 不等於 備轉,詳細請參考台電網站,看不懂再問
http://stpc00601.taipower.com.tw/loadGraph/loadGraph/main/load-today.html
註六:容量因數%:特定時間內發電廠(或機組)之平均負載(包括廠內用電)與其平均裝置容量之百分比。
平均負載除以平均裝置容量乘以100。
註七:用電量突破去年了,‪#‎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說好的減六除四呢?要不要請妳老公把富邦集團旗下所有的七八月份電費帳單拿出來跟去年同期比較看看有沒有省6%電?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6)-貝克、微西弗都是很小的單位

貝克:指的是放射性活度,也就是每秒發生衰變(放出輻射)的原子核數
貝克有多小呢?
在舊制單位中,以居里夫人發現的鐳為標準
1公克的鐳(0.18立方公分)的放射量訂為 1居里
1居里 = 3.7 x 10^10 貝克 = 3.7 x 10,000,000,000 貝克
(要展開才會感覺到貝克有多小, 根本跟辛巴威幣一樣..)
所以一下子看到幾億貝克先不要太緊張,請先看一下後面的體積或重量單位
(話說北投的鐳泉到底含量有多少呢??大家這麼愛去泡..)
====
西弗是用來衡量輻射劑量對生物影響程度的單位,是個非常大的單位
微西弗有多小呢?
1 西弗 = 1,000 毫西弗(mSv) = 1,000,000 微西弗(uSv)
按照國際輻射防護組織ICRP的標準,來自『非背景輻射(註一)』的游離輻射,一般人造成之年劑量規定是不超過 1毫西弗(1 mSv/yr),換算就是「每小時0.114微西弗(0.114 uSv/h)」。
而放射性職業工作者一年累積全身受職業照射的上限是20 mSv/yr,換算是2.28uSv/h。
但如果人體瞬間接受輻射量超過200毫西弗,就會使身體會造成危害。
根據醫學統計,每100毫西弗會增加千分之五的罹癌機率。
(可以想像別人戳你一下不會有事,可是用力打你一拳就會受傷)
請參考輻射劑量圖
====
所以之前新聞報導驗出每公斤300貝克的日本進口綠茶粉倒底有多恐怖??
(我國法規原定 370Bq/Kg,自101/4/1起修正為 100Bq/Kg)
在驗算之前,有幾件事要先讓大家明白
1. 很多食物都有輻射;香蕉也有輻射,每根香蕉 (約150g,有0.1uSv的輻射),稱為香蕉當量。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nana_equivalent_dose
(所以全班帶20根香蕉擺一起就到達停課標準了.....咦?不是這樣算吧!!)

2. 輻射就是輻射,沒有天然的尚好,人工的好可怕這回事!
討論只有兩件事: a. 輻射量 b. 是否有化學毒性(註二)
(電也分天然的跟人工的,沒有人工會電死人,天然的不會這回事)

3. 如果看完想放大絕『這麼安全你不會去吃喔?』的話,請私訊要地址,歡迎你訂購宅配給我(我不要拆封過的,怕有瀉藥)。

參考《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
附表三之四 一般人之個人嚥入每單位攝入量放射性核種產生之約定有效劑量,h (g)(西弗/貝克,Sv.Bq-1)
http://erss.aec.gov.tw/la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11947&KeyWordHL=&StyleType=1
不同的年齡的吸收代謝與不同的途徑都會影響輻射曝度,
這裡取銫137, 17歲以上 經嚥入
Cs137的約定劑量是 1.3×10^-8 Sv/ Bq = 1.3 x 10^-2 uSv/Bq
300Bq/Kg x 1.3 x 10^-2 uSv/Bq = 3.9uSv /Kg
相當於吃下39根香蕉.... 好像有點多?
等等.. 上面說的是1公斤的"綠茶粉",我愛喝濃的,用1:50泡好了
可以泡50公升的綠茶..這可以喝一個月了吧?!
3.9uSv / 30day = 0.13uSv 所以大概是一天吃一根半香蕉...
大概就是這麼的『恐怖』。
下次再看到300貝克不用太驚訝..真的,貝克這個單位很小...
註一:背景輻射是在環境中持續存在,可以是源自人為排放或自然存在的輻射,全球平均的背景劑量為每年每人2.4mSv,但也有部分地區天然輻射高達260mSv的,該處人民仍然活得很好。
註二:不同核種傷害不同,在於化性。例如銫化性類似鉀,所以在生物體內會取代鉀的位置,鍶會取代鈣的位置,碘131(放射性)會取代碘127,相對的,也會因為代謝而反向取代。事實上人體內的確也有很多"天然"的鍶。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7)-備用、備轉 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專家』都會告訴你:
「台灣備用容量太高!!電廠蓋了都生蚊子...」
「我們應該要多發展太陽能、風力這些再生能源...」
在回答這些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飯盒人士們最推崇的德國好了
德國截自2014/04 總裝置容量為 171,566 MW 其中太陽能佔了 36,858MW, 風力佔了33,668MW
平均尖峰負載約 7~80,000MW
台灣總裝置容量約 41,000 MW
平均尖峰負載約33,500MW
恩.. 如果還沒發現那些專家矛盾之處的話,請聽我從頭解釋起
什麼是『裝置容量』?
裝置容量就是發電機組『表定最多』能發出的電力,總裝置容量就是所有發電機組的發電量總和。
譬如:你家餐廳有何、梅、齊、水、陽、風六位師傅,每個人都號稱能負責 10桌客人,所以總裝置容量就是60桌。
什麼是『備用容量』、『備用容量率』?
台電定義:備用容量 = 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 - 系統尖峰負載
規劃淨尖峰能力 = 裝置容量 - 廠內用電 - 機組老化所減少之出力
尖峰負載,就是一年當中用電量最高的那時候(以 7/7舉例為34,700MW,持續突破中)
備用容量率 = 備用容量 / 系統尖峰負載 * 100%
所以 淨尖峰能力<總裝置容量。
譬如:餐廳旺日中午最多會來45桌客人,尖峰負載就是 45桌
梅師傅因年紀大了,能負責的客人少了1桌
所以備用容量 = 60-45-1 = 14桌
備用容量率 = 14 / 45 * 100% = 31.1%
什麼是『備轉容量』、『備轉容量率』?
備轉容量 = 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瞬間值)
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其它因素導致之不可用容量(包含:歲修、小修及故障;火力機組環保限
制、輔機故障、氣溫變化;水力機組考慮水位、水文、灌溉及溢流等。
系統瞬時尖峰負載,就是一年當中用電最高的那個瞬間(7/7 下午 1:41,34,857.3MW)
備轉容量率 = 備轉容量 / 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瞬間值) * 100%
所以 運轉淨尖峰能力<淨尖峰能力<總裝置容量。
譬如:某天旺日中午突然來了48桌客人,系統瞬時尖峰負載就是 48桌
但是梅、齊、水三師傅身體不舒服,能負責的客人少了2桌
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就是 60 -3(梅) -2(齊) -2(水) = 53
備轉容量 = 53 - 48 = 5
備轉容量率 = 5 / 48 = 10.4%
這樣看來都綽綽有餘~~
啊!我忘了告訴說,其實風跟陽兩位師傅脾氣很差,會突然罷工...
53 - 20 = 33... 結果客人來了沒師傅做菜了,只能偷偷買隔壁餐廳的便當來擋。
於是決定再多請兩個脾氣好的黑師傅跟談師傅...
這就是德國的問題。
回到台灣,7/7當天最大供電能力為 37,080 MW (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
瞬時尖峰負載為 34,857 MW
差距僅剩2223MW
備轉容量率 = 6.3% (但我認為應該更低,因為熱力學告訴我們,天氣越熱機組發電效率會降低)
(大潭電廠一台一組724MW, 台中電廠一台機組550MW)
結論
1. 大力發展風力、太陽能,卻又因為風力跟太陽能的不穩定性,必須增加火力電廠做備援,使得總裝置容量反而大大提升,進而提升了備用容量率。
2. 備用容量 不等於 備轉容量;故障、大修機組會算入備用容量,卻無法發電;水力機組會算入備用容量,卻會因為水位不足而無法發電,太陽能、風力的裝置容量更會受天氣影響而無法發電變成裝飾容量。
3. 如果扣除抽蓄、水力、汽電共生餘電及再生能源,核能+火力發電量不到31,500MW,可以說 7/7是靠抽蓄水力及汽電共生撐過來的,風力太陽能僅提供了1%不到。
4. 台電購入汽電共生係為『餘電收購』,有淨發電量貢獻,其中垃圾及沼氣計入裝置容量,其餘不計入裝置容量;所以台電的裝置容量只有41300MW左右,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全國總裝置容量48xxxMW是包含民營工廠之汽電共生,不可用這數字當台電的裝置容量。
5. 附檔中的淨發電量是扣除廠內用電的,所以『毛發電量/裝置容量比』會更高,再加上部分機組老舊及氣溫影響,許多機組已經是完全出力了,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9x%而已。
7. 請大家自己根據資料思考,台灣未來到底缺不缺電?(可以試著把核一二三都扣掉,數字會更有趣喔!)
關於備用容量、備轉容量
詳細請參閱:http://gordoncheng.wordpress.com/2011/06/09/漫談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8)-核廢料放你家,可是火力廢氣我家放不下

飯盒們最喜歡放的大絕招大概就是『核廢料放你家!!』

那根據等價關係,『我挺核,核廢料放我家;你反核,火力廢氣排你家好不好啊?』
(因為可全年發電的只有核能跟火力,除非你想晚上或沒風就沒電)

根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年用電量一萬度,就照這個算
來來來!哩來!誰也不准跑

根據台電102年報
核能發電量 38,887 百萬度 = 3,888,700 萬度
年產低階核廢料為 716桶

716(桶) / 3,888,700 (萬度) = 0.000184桶/每萬度
每桶55加侖計 55 * 3.79 = 208.45(公升)
0.000184(桶) * 208.45(公升/桶) = 0.03835公升 = 38.35毫升
大概跟一瓶香水一樣大



這個擺我家OK!!

根據台電102年統計
火力發電量 1,192億度 = 11,920,000 萬度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 8,668萬公噸 = 81,680,000 公噸

81,680,000 (公噸) / 11,920,000 (萬度) = 6.852公噸/每萬度
以裡頭最大宗CO2 比重 1.98g/L來算
6.852公噸 = 6,852,000公克
6,852,000(公克) / 1.98(公克/公升) = 3,460,606 (公升)
3,460,606 (公升) = 3,460.606 (立方公尺) 小數捨去
3,460 (立方公尺) = 3(公尺,樓高) * 1,153 (平方公尺) = 348.78 坪
這個....你家有地方放嗎??放下去可是馬上會缺氧而死的啊!!

還想吵高階核廢料嗎?
根據統計一人一生平均73萬度電,大約花費13立方公分的鈾.. 
放我家也是可以啦!!

我很好心的~~至於那個167公斤的煤灰還有點用處就不放你家了...
對了!放核廢料的電費補助別忘了喔!!原能會記得定時來巡邏還有檢測啊!!

台電102年報:http://www.taipower.com.tw/UpFile/AboutUsFile/2012_tpc.pdf
台電102年火力統計: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e11.aspx?LinkID=15
二氧化碳:http://zh.wikipedia.org/wiki/二氧化碳

7/18補
今天很歡樂的有人說要做成乾冰放他家...
來~ 乾冰密度 1.6g / cm^3
6,852,000(公克) / 1.6(公克/立方公分) = 4.283 (立方公尺)
4.283 (立方公尺) = 3(公尺,樓高) * 1.4276 (平方公尺) = 0.3 坪!!

哇~~真的減少好多喔!!
問題是,CO2的冰點是 -78度C,也就是比現在氣溫還要低100度
你知道要讓 6.852公噸 的CO2要變成乾冰需要多少能量嗎?
還要讓乾冰維持在低溫環境...
你花的電會產生比6.852噸還要多的CO2啊!!!!!

7/22
感謝網友告知我核能發電少了一位.. 還有算密度時乘除反了...
恭喜飯盒的家可以從1300坪降為350坪就好

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4)-核電就是這麼『貴』

當有人告訴你,核能沒有你想像中便宜、只要提高大潭(天然氣)運轉就可以取代核四。
其實他沒有告訴你:
1) 目前天然氣的燃料成本,一年半就會燒掉一座核四(2838 / 1765 = 1.6年)
2) 天然氣的燃料成本是核能的近10倍
3) 核能發電真的是1元2元的事情
4) 台灣沒有自產燃料,所以燃料成本會決定電價,而核燃料的漲幅低於化石燃料

先來算算燃料成本價,根據台電燃料成本佔比圖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a24.aspx?LinkID=2
102年燃料總成本 2894億元
天然氣佔 61% => 2894 * 0.61 = 1765.34億元
核能佔 5% => 2894 * 0.05 = 144.7億元

再來算發了多少電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c34.aspx?LinkID=13
102年底總發電量 2,134億度
天然氣佔 23.5% 502億度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e11.aspx?LinkID=15
核能佔 18.8% => 2134 * 0.188 = 401.2億度

每度燃料成本
天然氣 => 1765.34億元 / 502億度 = 3.52(元/度)
核能 => 144.7億元 / 401.2億度 = 0.36(元/度)
這就是台電提供的各燃料成本
102年 燃煤1.14 核能0.35 燃油5.99 燃氣3.53

當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以高標準提出,核四運轉後未來仍需花費1兆1256億元
(註三)

以核四預算2838億元、裝置容量2700 MW、容量因數90%。
2,700,000 kW * 24 小時 * 365 天 * 90% = 21,286,800,000 度(年發電 212億8680萬度)。

以核能電廠標準運轉時間40年來計算:
(2838億 + 1兆1256億) 元 / (212億8680萬度 * 40年) 度 = 1.655 元/度
仍只有天然氣成本3.5元的一半不到(還沒有算天然氣的未來漲幅喔!)
(感謝綠盟幫忙證明,核電真的是1元2元的事情...)

以上計算還沒有把核四中間因停建損失的的建廠成本扣除唷!!

而回頭看看天然氣
以核四年發212億8680萬度,40年可以發 8514億7200萬度來算
天然氣要發8480億度....
851,472,000,000 * 3.52 = 2,997,181,440,000 
光燃料費就要"三兆!!"(仍然沒有算天然氣的未來漲幅喔!)

為了大家的荷包,我們還要半夜燒天然氣當基載嗎?

註:有人說,這些成本沒有把核災算入,算入更可觀
可是天然氣成本也沒把火力發電造成的溫室氣體或pm2.5算入啊!!要一起來無限上綱嗎?

註二:有人說沒有算進保險費,根據水果報踢爆5月中剛決標的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的保險費更高達2300萬多元!
0.23億元 / 212億度 = 0.001元/度
又是看起來很多,算起來很少

註三:該圖有多高標準呢?
1. 發電容量因數只以81.5%計算,但實際台電核能廠的容量因數歷年平均皆為90%
2. 除役成本採最高的2,300 USD/kWe(平均為420 USD/kWe)
3. 低階核廢料估算年產 6000桶,但以臺灣的減容技術,去年核一、核二、核三,三個廠的年產低階核廢料才"716"桶,難道綠盟的桶子比較小嗎??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1)-非核即火,或是限電

很多人說,台灣不缺電!!

在討論台灣電夠不夠用的問題時,大家
總是用總備用容量率去看百分比,

沒有考慮到北部地區現在是南電北送的情形,
所以以下僅計算北部地區的發電能力與用電量:
根據資料算了一下
目前 北部地區(雙北、基隆、桃園、新竹、宜蘭)
總裝置容量(含核能、火力、水力、風力)共約12,540.4MW
102年北部用電尖峰為 13,928MW,中送北實績 2,064MW
根據台電電源開發方案計算
民國110年北部總裝置容量為12,068.4MW (不含核四)
[含核四為14,768.4MW]
如果以每年用電0.5%成長來看,110年用電尖峰為14,494.97MW
差距為 2,426.6MW
這已經逼近中送北極限,也就是如果線路跳脫,北部就會發生大規模的停電
而以上計算皆已機組出力100%為前提,不考慮機組大修;

但水力考量水位,可能低於30%;風力受環境影響,可能為0%;
燃油機組老舊、火力機組受溫度影響,都會使的出力降低
如以核能、燃煤、燃氣95%,燃油50%, 水力30%,風力0計算
北部供電能力僅剩10,846MW,與尖峰需求差距高達為3,649MW
中電北送是否能承受如此重的負載?
看來核四不運轉,110年不是電價貴不貴的問題,而是很有可能會限電的問題了

如果今年林口一二號按計畫退役 立馬又少了600MW 
七月十五日下午1點40分用電量高達34990.2MW
七月十四日供電餘裕一度只剩下1783.8MW
去年尖峰負載歷史高點是34361.9MW
尖峰用電量已經成長了1.8%


在跟著大家反電廠時,你是否了解
能撐住台灣的基載電力 非核即火,再生能源是沒法讓你夏天爽爽吹冷氣的
中電北送有一定的負載限度,不是想像中的電進入電線後就可以隨意全台跑透透
大量依靠南電北送,有可能重蹈729覆轍
http://zh.wikipedia.org/wiki/729全台大停電


救援投手已經在牛棚裡了
不是核四上
就是 
深澳電廠(燃煤)上(還沒熱身,也不知道來不來的及)
底限是核一乾儲趕快通過順利延役

不然就只有限電的份...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 (9)-夏風沒法吹動你的冷氣

小時候地理課本都告訴我們,台灣位處『季風帶』。
季風?!那風力發電應該很有搞頭囉??

在研究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飯盒很愛的德國
「怎麼又是德國?」
『問我囉?我怎麼知道為何大家這麼愛拿國土大我們10倍的歐陸國家比較?』

根據2013年報告
風力總裝置容量32.513  GW(陸域32.005 GW;離岸508 MW
年總發電量47.2 TW
容量因數為 47,200 / (32.513 * 24 * 365) * 100% = 16.5%
也就是只有16.5%的時間是發電滿載.. 好像沒有想像中的威?
從第11頁也可以發現,風力發電在12月最高7.5 TWh,而7月只有1.7 TW

再回頭看看臺灣
根據台電102年資料
http://www.taipower.com.tw/content/new_info/new_info-b31.aspx?LinkID=8
風力總裝置容量 609.76 MW(全陸域,台電286.76MW;民營323MW
年總發電量 1,617.28 GW
容量因數為 1,617,280 / 5,341,497.6 * 100% = 30%
也就是一年有30%的時間是發電滿載的.. 幹!!根本比德國威很多啊?!
那為什麼德國可以台灣不可以???

讓我娓娓道來
德國,位於北緯4755度,因為冬天會低於0度,需要開暖氣,於是用電高峰也在冬天,剛好符合風力發電量大的時候。
臺灣,位於北緯23度上下,因為夏天高溫高濕,不開冷氣會死人,於是用電高峰在夏天
平平都是冬天風大,夏天風小。德國就剛好冬天耗電大,臺灣就雖小

來看看臺灣最近12個月風力發電曲線圖看,風力發電最高在12月約達120 GW,而最低在七月只有20GW,高低差差達6倍。

在夏天臺灣風力發電的容量因數為
25,000(
略估) / (609.76 * 24 * 31) * 100%= 5.5% ….. 這是個甚麼鳥數字?!
也就是說,在夏天時,風機全力運轉的時間只有5.5%

這是怎麼回事?
因為風機的啟動風速為3~4m/s 所以夏天的微風幾乎都轉不動風車,
而當風速超過25m/s (90KM/h,約輕度颱風) 時就要停機避免燒掉。
所以整個夏天就處於:沒風轉不動颱風不能轉的循環當中

所以如果我們在夏天想用風機取代核四,我們需要裝多少風機呢?
1350 (核四一號機裝置容量)/ 6% = 22,500 MW
也就是要22,500MW的風機,在夏天才能發出總共同核四一號機的電量。
以一根風機2300kW(2.3MW)來算,需要22,500 / 2.3 = 9,782
將近一萬根風機?!要插哪呢?
依照英華威在環評報告寫「風機地點與建物距離以較遠距離為原則,且南北向風機間距,應維持350公尺,東西向則應維持210公尺。」
9,782 * 0.35 = 3,423.7 (KM)
我們需要3423.7KM的距離才夠插這些風機
臺灣海岸線全長1200公里,可以插三圈..
請想像一下臺灣所有海邊都插了三圈這樣的東西。

(加上核四二號機的話是六圈)

還要祈禱天氣熱的時候是剛好有風的時候不然像下圖(7月4日)就糟了
(風力只有0.03%容量因數)

當然,我們不可能一口氣插高達22.5GW的風機,因為即使國土大我們十倍,海岸線1300公里的德國目前也只有33.6 GW

最後,回過頭來看,臺灣目前插了285根風機,
總發電量為1,617.28 GW,佔年發電量213,400 GW 0.75%
如果想讓風力佔6% (反核認為核四只佔總發電量6%
需要多少根風車?請大家自己想想,臺灣的風力真的如此有搞頭嗎?

上面算這麼多,只是給大家一點點概念:

1.      臺灣雖然有很好的風場,但是吹的是冬天的東北季風。真正用電高峰期的夏天風量卻不是太小就是颱風。
2.      臺灣的電力不足是夏天的時候,裝很多風機只會提高備用容量,卻無法提升備轉容量(詳見 那些公民沒有告訴你的事(7)),夏天風機不會轉就是不發電。
3.      臺灣地小人稠,海邊也常有村落,大量蓋風機必定會造成影響。
4.      就算風機裝很多,還是要有相對應的燃氣電廠來應對突然全台沒風的情況。
5.      越大的風機間距就會越大,不要想說插大一點的風機就可以解決。
6.      臺灣也許可以朝離岸風機發展,但是是否會影響海洋生態?而且離岸風機的成本更高。
7.      至於屋頂小風機那種玩具,先不論發電量,光是颱風來就…..

引用資料:
吳正異 .時間:2014-7-17日(星期四)
Q:台灣夏季用電尖峰時,其白天&晚上是否會同時發生風力發電總輸出都非常小?
A:確實有發生~
pm13:40,用電3476.2萬瓩 =>風力輸出2.1萬瓩(其裝置之3.3%)
pm19:40,用電3304.9萬瓩 =>風力輸出1.4萬瓩(其裝置之2.2%)
註1: onshore風力總裝置容量62.82萬瓩
註2:晚上太陽能已睡覺












吳正異 今天7/15用電瞬間創下歷史新高,風電當時供電能力為4.6萬瓩,風電裝置容量為628.2MW=62.82萬瓩。當時的供電能力約為風力裝置容量7.32%。